2016年7月中文上架新书(部分)

最后更新:2018-11-12作者:访问量:45

龙与鹰的帝国 : 秦汉与罗马的兴衰, 怎样影响了今天的世界?

欧阳莹之作品
【出版者】中华书局, 2016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K107 /O15
【简介】欧阳莹之教授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兴衰为线索,全面探讨两大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思想与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异同,尤其强调双方相异处对东西方世界面貌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总结其间的历史教训与大国治理之道。全书文字平实,逻辑缜密,兼顾叙述与评论;衡量东西方帝国的相对优劣,重新检视传统历史旧说,指出被忽略的因素以解释历史疑案。龙是中国传统四灵之一,后成为皇权的专属符号;鹰是罗马军团的标志,后成为罗马霸权的象征。龙与鹰象征秦汉与罗马帝国运权统治的风格,历久弥新。当正在崛起的新中国,面临有“新罗马”之誉的美帝国,传统作风犹自可见于当今世局。今天的中国人,应如何理解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在风中呼喊 : 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

王磊光著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馆藏地】文科馆四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I267.1 /W3422
【简介】 2015年春节期间,一篇描述家乡状况尤其是中国城市化运动中的家乡的变化、名为《近年情更怯——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的演讲稿在网上迅速蹿红,转发量惊人。随之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及其背后的家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缘起于这篇网文。本书从各个不同层面向我们展示了大别山区偏僻一隅农村的“生动图景”,呈现了“作者眼中”的家乡面貌与人情冷暖。其中,《近年情更怯》《为什么我们越读书越困窘》《我们将无路可退》等篇直面家乡城市化运动中暴露出的种种尖锐问题,表达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表哥的亲事》《母亲的初夏》《父亲的信》《二父住院记》等篇借亲情的深情描述,展示了作者的心灵困惑与美好愿景;《一位乡村教师的命运》《一个乡村公务员的自白》《单身老汉的爱情故事》《她们背着婚姻漂流》等篇通过对乡村不同人物典型故事的叙述,直观而生动地再现了“乡下”平凡人的悲欢离合与不同命运;《从梁簌溟的困境看今日的乡村动员》《为了什么去农村》《寻找乡贤》等篇对处于历史转折中的家乡何去何从,则多了几分理论的思考与探索…由于作者长期浸润在家乡的环境,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加之作者特殊的身份——从偏僻农村考入大都市攻读文化学博士,专业关注的视野,城乡的巨大反差,自我的身份焦虑等所带来的强烈的内心冲突,汇聚成一种势能,通过笔端的文字,倾泻而出,这就使得作者的文字,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

梅兰芳沪上演出纪

张斯琦编著
【出版者】中西书局, 2015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K825.7 /M44S
【简介】《菊坛艺术丛书:梅兰芳沪上演出纪(套装上下编)》记录了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在上海演出的完整情况。京剧大师梅兰芳和梅派艺术,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渊源。1913年到1954年,梅兰芳每次来沪演出都会引起极大轰动。其间他还曾举家定居上海十余年,在此蓄须明志。《菊坛艺术丛书:梅兰芳沪上演出纪(套装上下编)》上编保存整理了梅兰芳及其班社从1913年到1954年在沪上演出的主要信息,其中包含每天完整的演出戏码、主演配演,并记录了当时报刊对于一些重点剧目的宣传广告。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梅兰芳个人的演出史、梅派艺术的形成过程,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上海京剧在各个时期的市场状态。  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梅兰芳作为引领社会审美风潮的艺坛领袖.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戏剧界,更波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他将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戏剧带到美国、苏联、日本、欧洲,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戏剧的形式向世界传播。《菊坛艺术丛书:梅兰芳沪上演出纪(套装上下编)》下编所收录的《梅讯》,是20世纪20年代《申报》上的专栏.1920年、1922年、1923年、1926年、1928年梅兰芳莅沪演出期间,均逐日连载发表,由赵叔雍等人执笔,多记录梅兰芳舞台演出以外的社会交往,还收录了大量海上文人为梅兰芳所作诗词。1930年梅兰芳访美期间,《申报》亦连载《缀玉轩游美杂录》,详细记录了梅兰芳在美行程,是较为可信的史料。

西方哲学前沿 : 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刘放桐等著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B5 /L71B
【简介】《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以刘放桐教授访谈录为序,收录了刘放桐老师及其弟子们共计57篇代表性文章(其中刘先生的文章有13篇)。刘先生的文章,主要反映了他的以下学术观点:在系统深入探讨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加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照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中国化,架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对话的桥梁;继续深化实用主义研究,通过研究杜威哲学和翻译《杜威全集》来抓住美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核心,以实用主义流派为结合点来对西方哲学进行整体研究,对英美德法等国哲学的互动关系作全面把握。而刘先生弟子们的文章,则涵盖了西方哲学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包括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等方面,既有对传统哲学中一些问题如主体、本质、真理、意义、理性等的探讨,也有对当代哲学中一些热点问题如自由、公平、启蒙、生活世界、现代性、中西哲学关系等的关注。就文集整体而言,基本涵盖了西方哲学重要的基础问题和前沿问题。
 

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

高宣扬著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C91-095.16 /G28A(2)
【简介】这是系统研究并评论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一部学术著作。德国社会学家鲁曼40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系统理论,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科学界最伟大的理论研究成果之一。但鲁曼理论所呈现的高难度论述形式,又使它很难为一般社会学家,特别是我国青年一代知识分子所理解。《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在论述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时候,力图一方面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原来艰涩难懂的概念,另一方面又对其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批判。同时,本书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始终围绕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中心议题,即“现代性”进行探讨,不仅使它更加重点突出,而且也将它与目前理论界所关心的“现代性”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及青年学生和研究者更深入理解和讨论鲁曼社会系统理论。

极简人类史 : 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著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2016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C958 /K421
【简介】《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是一部视野宏大、脉络清晰的人类简史。它讲述现代智人近10万年的发展轨迹,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在138亿年宇宙演化的壮阔背景下,俯瞰人类历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构建一幅关于人类历史的大图景。《极简人类史》从宇宙大爆炸、星系演变、生命进化,讲到早期社会的诞生、农业文明的出现、现代社会与文明危机。全书共4个篇章,在不到10万字的篇幅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阶段的发展框架:第1章,“前传:开端之前”,讲述在宇宙演化进程中,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现代智人是如何出现的;第2章,“开端:采集狩猎时代”,讲述现代智人如何从生物圈中脱颖而出,建立人类社会;第3章,“加速:农耕时代”,讲述农业文明的扩散,以及分散在各地的社群如何建立起相似的生活方式;第4章,“我们的世界:近现代”,讲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的诞生,及其如何一次次将我们推到文明危机的边缘。通过这4个章节,《极简人类史》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历史大图景,帮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类历史从哪里来,以及人类历史演变的内在规律。这本书用一个大比例尺看待人类历史,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了无生趣的事实”,而是富有逻辑、互动连接的人类共同的故事。

早期启蒙的自然法理论

(英)霍赫斯特拉瑟著

【出版者】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
【馆藏地】江湾馆文科借阅区
【索书号】D909.1 /H97
【简介】本书旨在探究格劳修斯(Grotius)、霍布斯(Hobbes)和普芬道夫(Pufendorf)等人精心构筑的自然法理论对德国早期启蒙阶段的影响。当把“影响”的概念适用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人数众多的著者时,它就易于退化为表面上相似原则的相互联系,除非同时还存在着范围广泛的资料来源,它们有意识地讨论着当代实践与过去成就的关系。对于本书的主题而言,这类材料来源以“道德的历史”系列形式存在,它们在法国和德国大约出版于1680年到1750年之间。这些著作或者是单独的作品,或者是近期自然法理论著作的编辑导论。它们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解释十七世纪在自然法主题上所取得的成就如何得以逐步精炼和修正,普芬道夫对此贡献卓越,同时将这一成就与基督徒和经典作家对自然法的前期讨论关联起来。通过对这些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在巴洛克德意志文化中自然法理论倡导者之间的强烈理论分歧,并因此得以前后连贯地恢复争论的范围,这对于孤立地看待文本的方法是不可能的。本书据此着手描述并分析这一为人忽视的史学风格,试图用它对“现代”自然法传统的评价更为精确地追溯这一传统如何以及为何在启蒙早期受到高度的评价。但是,除了可以作为一种启蒙的解释工具之外,这些历史同样有资格要求被视为首要的公认的政治思想史,并因此值得以其自身的头衔加以分析和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计量分析

李庆华著
【出版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馆藏地】文科馆学生阅览室
【索书号】F224.0 /L33A
【简介】 《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计量分析》研究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传统计量经济学中有关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并不重要的观点;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分析,得出传统时间序列分析适合于大数据条件下的同类研究,而经济预测精度会提高的观点。最后,通过数据挖掘和样本扩张,实际研究了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向生产价格指数的传导,以及我国货币传导的效率与时滞这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

 陈保亚著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2015
【馆藏地】文科馆二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H0-03 /C44
【简介】《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是语言学方法论研究专著。作者立足大量的语料调查、分析和整理,对20世纪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境内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包括结构语言学、汉藏语言发生学、字本位论、语义句法、非线性论、词汇扩散论、叠置式音变论、自组织论、语言接触的无界有阶论、历史比较法等,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归纳的中国语言学家对普通语言学的主要贡献,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进一步解决方案。本书适用于语言学领域的师生和研究人员。

极花

贾平凹著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馆藏地】文科馆四楼文科书库
【索书号】I247.57 /J321Q
【简介】《极花》是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写了一个被拐卖女孩的遭遇。作品不仅保持了作家的既有水准,而且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小说从女孩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女孩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这部作品从拐卖人口入手,真正关注的是当下中国较为现实的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是贾平凹创作中又一特色鲜明的作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