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漫漫自由路:纳尔逊·曼德拉自传》

发布时间:2015-06-02浏览次数:16

书名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作者:纳尔逊·曼德拉

索书号:K834.787 /M271 (HF) 

出版社: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4

 

作者简介:纳尔逊·曼德拉(1918-2013),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之一,被尊称为南非国父。一生致力于人类的平等自由,积极地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受政治迫害曾在狱中服刑27年。为表彰曼德拉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所作出的贡献,曼德拉在1993年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9年11月,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宣布自2010年起将其生日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

 

 

对于自由之路的寻求——曼德拉自传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Beyond乐队经久不衰的《光辉岁月》,就是对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坎坷一生的写照。曼德拉被世人誉为南非自由斗士,为南非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因其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人们对他的童年生活、家庭生活和从政道路选择的起源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并不熟悉。

   《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在狱中写成的自传,记录了从他出生到宣誓就任南非总统的76年时光。尽管他的盛名已被无数普通人所熟知,然而,回顾一个伟人的一生,再没有什么能比他亲手写的自传来得真实立体。在这本书中,我们会通过曼德拉自己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按照人们对政治家的理解,曼德拉应该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一个叱咤风云甚至呼风唤雨的圣人。但是,通过他自己在书中的描述,我们会发现他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他像很多人一样,露过窘态,经历过彷徨,他就像一个居住你身边的人,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热衷于游戏和恶作剧,见了陌生的异性,会羞涩,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和梦想。

    我们在此书中看到了一个没有被神化的、真实的曼德拉。用中国的话来讲,曼德拉算是皇族出身,他的父亲是部落的酋长,父亲去世后部落中的摄政王成为他的监护人。为了日后成为摄政王优秀的辅佐者,他接受了教育。可以说,曼德拉一开始接受教育并没有远大的目标,对政治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直到他进入大学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变,尽管他曾在16岁的成人礼上被一个家族长老告知,黑人在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权利。他那时仍安于接受白人对黑人的统治,他不如身边的人有斗争性,会接受街边白人随意下达的让他买烟跑腿的命令。然而,对于曼德拉来说,进入大城市特别是大学之后所积累的各种经历,为他今后对政治的强烈追求打下了基础。他的眼界被拓宽,他开始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有了反抗的意识。为了追求正义的公正性,他不惜在毕业季放弃学籍,在一个接收黑人的大学开展学生权利斗争之后被开除出校,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为了反抗摄政王强加的婚姻,他偷跑到约翰内斯堡,费尽周折只获得一个煤矿保安的工作;为了抗议工作中和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他运用自己的学识帮助受苦的平民,一步步地走向政治的道路。在约翰内斯堡,曼德拉见识了黑人在自己的国家受到的悲惨遭遇,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之余,结交了各种对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来曼德拉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开启了他作为黑人民权斗士的一生。

    为了让南非成为各种族平等的新南非,破除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为新南非的诞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被监禁27年不改斗志,没有被敌人的诱惑而曲折意志,他始终相信自己会胜利。对于一个自由战士来讲,监狱生活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财富。即使27年的牢狱生活,也不能改变他的积极乐观以及对于信仰的坚持和追求。曼德拉坚信“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坚信终将走出牢房,在外面还有无数受到压迫的同胞等着他来拯救,还有专制政权等待着他来打破,也还有需要他去宽恕以及感化的人们。在27年的牢狱生活中,曼德拉一直力争过一种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为此进行了坚定而又十分策略的斗争。他每天坚持体能锻炼,甚至专门在狱中开辟了一块菜地来调节生活。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一代伟人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坚持锻炼身体,热衷于亲近自然的体力劳动;他坚持学习,在恶劣的环境下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学著作,包括中国领导人的一些论著;他积极思考,注重行动,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部不朽的自传。他有勇气面对强权和不公,更有胸襟包容他人的过失与懦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自己的信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虽然,曼德拉对种族隔离制度非常的痛恨,但他对白人的态度却也非常的宽容。他反对的是白人的种族制度,但并不反对白人,他与许多白人结交了深厚的友谊。他说,“我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仁慈和慷慨。没有一个人由于他的皮肤,背景或宗教而天生仇恨另一个人。人们一定是通过学习才会有恨,如果他们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们也一定更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的心中比恨来的更自然。即使是在监狱里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里,我也会从某个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但是,它却足以使我恢复信心并坚持下去。”“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同样反对黑人统治;我珍视实现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人都和睦相处,拥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能去实现他,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此献出生命”,“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我们能从曼德拉那里知道,是什么给了他宽容伤害、原谅不公的力量。曼德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人类对于理想的执着、对于压迫的不屈、对于逆境的乐观、以及对于仇恨的宽容。

    在本书的前两章“乡村童年”和“约翰内斯堡”中,曼德拉描绘了家乡风景、童年生活、学习经历,在学校进行的抵制活动,逃往约翰内斯堡的原因,在煤矿和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见闻等等,主要向读者讲述了他的早年生活,曼德拉这段安逸、单纯的成长经历在他政治信心的树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一个自由战士的斗争”和“斗争是我的生命”中,曼德拉道出自己走向政治道路的原因,此外,他还用温情的笔调记录了他和第一位夫人伊芙琳相爱结婚的场景。在第五章和第十章中,曼德拉重现了他向政府进行反抗的情节,读者能够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重温曼德拉为反抗专政、争取种族自由和解放、消除民族隔阂与歧视,为信仰而英勇奋斗的全过程。曼德拉费了大量笔墨记录了在环境恶劣的罗本岛监狱里度过的27年的监禁岁月。因此,这本自传自然能激励读者在困境中坚定理想和信念,具有了永恒的典范之意。 读者还能通过见证曼德拉和温妮的爱情,认识爱情的伟大与美好。在最后两章“与敌人对话”和“自由”中,当读到72岁的他从狱中终于获释时,我们终于看到曼德拉多年的政治坚持变成现实,重温那份令人动容的喜悦。

    与寻常的鼓舞民主和自由的政治自传不同,曼德拉不希望通过此书刻画什么自由战士的形象,他只想在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自己的脉络和政治主张做一番全面的审视和阐述。然而,正是这种写作目的,才使得本书能够这么平易近人,让人读起来沉醉不已。我们看到曼德拉从一个黑人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由战士,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感情和思想变化。他是平凡的,但正是平凡铸就了一种真正的伟大。曼德拉的人格是完美的,《漫漫自由路》正是通过曼德拉自己平凡的描述,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非凡奇特而又坚毅乐观的形象:坚持、决心、和宽容在他心中从未改变,始终如一,使他从一个被歧视压迫民族的少年,到人类和平发展史上的伟人;从一名铁窗幽禁的囚犯,到显赫的国家总统。希望你读完此书能够给你带来心灵上的启迪,让你学会坚持、乐观以及宽容的生活态度。当你遇到人生挫折不知所措时,想想曼德拉在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入狱,重获自由时已白发苍苍,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乐观面对呢?

 

 

书评作者:哲学学院博士生  张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