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中文上架新书(部分)

最后更新:2018-11-09作者:访问量:79

非洲的面孔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30年人文摄影笔记)

【美国】卡罗尔·贝克维斯, 安吉拉·费歇尔 著;李世斌 译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J431 /B451A
【简介】《非洲的面孔(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30年人文摄影笔记)》从辽阔的非洲大陆上截取光影瞬间,展现了生命从摇篮到坟墓的发展演变。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全新而富有启发意义的视角。当这些照片汇集到一起时,我们便得到了非洲人民的群像,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并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散发出独特的光辉。非洲大陆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既有沙漠也有热带雨林,既有雪山也有大平原,这使得世世代代的非洲人民发展出了极其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尽管他们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但他们都继承了一种深刻的传统,即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非洲精神,这种精神是这本卓越的书所要表达的核心。
“我们相信非洲各种社会文化有着共同的传统根基,这种根基是强大的,并且是值得赞扬的。”卡罗尔·贝克维斯与安吉拉·费歇尔这样写道。她们已经花了30年时间,走过27万多英里的路程来拍摄本书所展现的这些照片。在“抚触之旅”一章中,最简单的抚触行为祖祖辈辈得以传承,确立了一种简单的亲密关系。这种抚触发生在丁卡族母子之间,发生在柏柏尔族的两个女孩之间,也发生在马赛族的勇士之间。在“求爱之魅”一章中,本书展现了求爱这种人类共有的痴迷行为的多种形式,例如乌达比族的男性会装扮自己,在魅舞竞赛中表现他们的魅力;哈马族的女孩会梳精心编织的小辫子,面色绯红,笑意盈盈,宣告名花尚未有主。本书还探索了家庭和族群的至关重要性,它在每个阶段的生活仪式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也是非洲大陆各种景观所奏出的繁复乐曲背后最深层次的和谐音调。本书收录了250多张精彩的照片,并附有详细而富有深刻见解的文字解说,非洲大陆的所有迷人景观,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英国】休·昂纳 (Hugh Honour)  著;刘爱英 秦红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203 /A32
【简介】恢弘的气势、严谨的考察和细腻的分析使《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成为西方为数众多的中国风相关著述中的经典之作,至今无出其右。从17世纪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这场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得到了马可·波罗、圣鄂多立克等曾旅行中国的冒险家们、传教士们的有力助推,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后,从17世纪开始全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对所谓的中国风尚趋之若鹜;中国风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目前著名的洛可可风格。这场中国风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才逐渐消退。华托、布歇、皮耶芒、齐彭代尔、钱伯斯、瑞普顿等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大师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设计师、工匠所创造出的众多中式建筑、艺术品和工艺品为后人记录和保存了它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和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中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诚如作者所言,在19世纪以前的大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神州并非真实的场景,而仅仅是一个幻境;虽然不乏中国元素,但像哥特风一样,中国风归根结底仍是一种欧洲风格,它表明的是欧洲人对一个在距离上遥远、心理上神秘的古老国度的理想化的认识和理解,而非某些汉学家所言,仅仅是对中国艺术的拙劣模仿。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事

【美国】格雷格·伯曼 奥布里·福克斯 著;何挺 译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2月23日)
【馆藏地】江湾馆文科借阅区
【索书号】D971.252 /B91
【简介】 精心策划的刑事司法改革项目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哪些原因会导致刑事司法改革的失败?在一个地方取得巨大成功的项目为什么到了另一个地方就走向失败?在美国,政治因素对于刑事司法改革的成败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失败与成功究竟如何界定?试错在刑事司法改革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文笔幽默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本书每一章都是从一个案例入手,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故事。在每一个案例故事中还生动刻画了相关人物的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冲突关系,通过对涉入改革的个人的描写展现出宏大的叙事背景。
 
 
我的纯真年代:伊迪丝·华顿自传

【美国】伊迪丝·华顿 著
【出版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3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837.125.6=5 /H62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纽约上流社会是《纯真年代》故事的发生地,也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少女时代的地方,她在那里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之后度过了和爱德华•华顿最初几年的婚后生活。她开始创作,感受着大家对她的作家身份讳莫如深的态度;她四处游历,不顾家族的反对登上远洋邮轮。四十多年后,远在巴黎的她回顾自己的创作与游历,回顾自己生长其中又与之渐行渐远的那个社会,写下了这部交织着复杂感情的自传。
 
 
 
 
 
上帝与黄金: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美国】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Walter Russell Mead) 著;涂怡超 罗怡清 译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2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社会科学基础部资料室
【索书号】D5 /M592A
【简介】 英美两国的压倒性优势主要来自其宗教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传统。尽管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体系在历史上曾受到西班牙天主教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德国纳粹党、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基地组织的挑战,但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然而,如今发生在中东的地区冲突却很可能改变这种记录,除非英美等国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由世界体系以及它的死敌们。
作者将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交织一处,其分析条理清晰。同时,他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核心勾勒出现代世界体系,对近几个世纪的历史进行全新解读,让读者深刻理解,英美等国家如何影响世界格局的形成。
 
 
大雨如注

毕飞宇 著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3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学艺术书库
【索书号】I247.7 /B593J
【简介】《大雨如注》是毕飞宇经典作品集。收录的作品都是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选择、阶层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生命题,而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甚至需要一生考虑、面对的问题。《大雨如注》多篇小说表达出作者的思考。正如毕飞宇曾说:“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外部,我们的生活远远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放松、舒展、开阔。”
 
 
 
 
 
 
城乡中国 (修订版)

周其仁 著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政经法阅览室
【索书号】F299.21 /Z75A
【简介】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城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用人生写作的J.M.库切:与时间面对面

【南非/英国】大卫·阿特维尔 (David Attwell) 著;董亮 译
【出版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3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K834.785.6 /K58A
【简介】J.M. 库切是当代文坛中一位受人崇敬却又难以捉摸的作家。在本书中,大卫•阿特维尔带领读者对其如《耻》(Disgrace)、《等待野蛮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等经典传世之作进行了幕后解读;通过对库切人生不同阶段的手稿进行对比,为我们揭示了这位世界闻名的当代作家手中所握的一些魔法。阿特维尔通过研究库切存放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兰塞姆中心的文件,叙述了库切出乎意料地踏入文坛后,却因其小说所独具的个人气质而取得的成功。
 
 
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

【英国】唐娜·哈拉维(Donna J.Haraway)著;陈静 译
【出版者】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16年12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C913.68 /H11B
【简介】自然是构建的,而不是发现的——正如真相是制造的,而不是找到的——这一思想正是近科学史学术界的主要基调。追溯文化中科学的性别化根源,唐娜·哈拉维关于猿与猴的科学研究在这一传统中可以说是的学术成果。她仔细研究了出版物、论文、通信以及灵长类研究考察和制度的历史,揭示了现有社会关系起源的历史构建——种族、性别和阶级的自然化。贯穿全书,她分析了自然创造、现存有机体和赛博格(计算机控制的有机体:包含有机物和技术成分的系统)的原因、叙述和故事。她还批判地把免疫系统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并指出我们的文化假设是多么深入地渗透进所谓价值中立的医学研究中。在其中一些文章中,她探讨并发展了现有的女权主义学术参考中争议性的术语;通过映射“自然”和“经验”这两个有力而又模糊的词汇的命运,揭示出新视野,并使一种新希望政治成为可能。
 
 
阅读的回响:汪荣祖书评选集

汪荣祖 著
【出版者】文汇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3月1日)
【馆藏地】文科馆文科综合书库
【索书号】G236 /W28
【简介】 本书收录汪荣祖教授近年来在两岸学术刊物和大众媒体上发表的书评文章共计26篇。作者史学修养深厚,品书论世,读史阅人,嘉惠学林之余,也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引。

 

 

返回原图
/